3月26日 陰偶飄雨 回嘉義掃墓 I
一早和父母驅車回嘉義新港老家掃墓,約9點時抵達新港。
稍事休息後,除了和叔公、伯伯們聊天外,我則和另一位在大學教書的伯父去附近的市場買水果。
途中他提到,他會參加兩天後,從雲林土庫徒步走至新港的媽祖進香團。
我好奇的問他這是您的宗教信仰嗎?
他則回答,他並沒有任何宗教信仰,會參加的目的主要是親自體驗香客虔誠的心、動機及動力。
並提到,其中大部分的香客學歷並不高,
但卻有毅力、有心的徒步走回全程,其中亦不乏赤腳行走者。
這不禁令我想起,2000年在義大利參加的世界青年日(world youth day)。
青年日為期十天,其中有兩天的行程是要徒步走來回約20公里的路,來體驗耶穌的精神。
我忘了是要體驗走上十字架前的路,還是其他,因為那時候沒仔細聽,只知道有這回事...
既然是要體驗,環境當然不會太好。我是背著台灣帶去的睡袋,
拎著主辦單位發的糧食箱,再背著一個普通的後背包。
那時候對戶外裝備完全不了解,因此帶的睡袋是大賣場賣的那種又大又笨重的睡袋,
糧食箱(大約放12瓶600cc飲料大小)裡面有品客洋芋片、罐頭、土司、香腸、巧克力、
優格(有香蕉和巧克力口味)...等。這些東西雖少,但可是要撐上3-5餐的。
至於礦泉水則沿路都有免費的水可拿,還有氣泡礦泉水可以選擇,
只是當時的我還喝不習慣有氣泡的,現在想想真是可惜。
我們(官方數據是十萬人)走在空曠的石灰泥土路上,上有烈日,下有反射而來的地熱,
加上道路上光禿禿的一片,沒有絲毫遮陽的空間,以及肩上背的背包、睡袋,
手裡提的食物,實在是令人吃不消。
主辦單位三不五時會在路旁設置消防車灑水降溫。若在台灣,我絕對不可能會跑去讓水淋,
但當時,我根本顧不了衣服是否變髒,身體溼了怎麼辦,只是盡量的往水車處擠,
冀望能得到一時的快活與解脫。
和我門同行的有一位身高將近200公分的德國教授(名字發音類似get heart),
以及一位不到160公分的西班牙修女(angela),沒想到那位教授走沒多久就臉色蒼白,
還要angela幫忙攙扶並背他的背包,現在想來還是覺得有趣。
走走停停,好不容易走到了今晚過夜的大平原上。遠遠就望見一片超大型的電視牆,
還有架設的舞台,若不說,還真像個演唱會會場。
聽同行的其他外國人說,教宗保祿有可能會親臨會場"加持"。
但對我而言,他來不來根本不是重點,我只希望快快渡過這一天。
果然,最後他不能來到現場,只好透過電視牆現場連線傳遞他的祝福。
不知教宗說的是哪一種語言,我可是一句都聽不懂,我想即便是外國人應該也聽不懂吧。
現在想想,他那時候就已經有點老人癡呆症的現象了吧。
晚上打睡袋睡在草地上,因有蚊蟲,加上周遭鬧哄哄的,實在不好入睡。
隔天起來後,發現睡袋、草地溼溼的,我想是清晨的露水吧。
也不禁佩服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也可以入睡,半夜也沒醒過,因此921地震當晚,
我沒被搖醒似乎一點也不奇怪了。
隔天一樣再走回出發地,但卻覺得格外輕鬆。
在這次的經驗中,我沒體會到何謂耶穌的精神。
起初只希望早日走到目的地,從克難的環經中解脫。
後來心想,反正再苦再累也不可能脫隊,與其一路抱怨,還不如觀察其他人的行為舉止,
或和其他人聊天,除了多了解他們的國家外,或許可以轉移部份的注意力。
事後證明果然換個想法、心態,即便做相同的事,感受、收穫也會大不相同。
起碼學會及時行樂的重要(或可說必要),尤其在艱苦的環境下。
我就發現,部份同行的外國人,沿路可是說說笑笑、還會開玩笑耍寶,
不只自己開心,也可間接的影響身旁的人(我),
且幾乎沒聽過他們的抱怨聲,比如抱怨食物難吃,天氣太熱(以上都是我的抱怨)...
- Apr 01 Sat 2006 02:03
3月26日 陰偶飄雨 回嘉義掃墓 I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